我的一中印象 | 电子科技大学周伟胜:《蓝白》
周伟胜,钦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毕业生,现就读于国家“985工程”电子科技大学。回忆起母校,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校服上的“蓝白”颜色,蓝色和白色贯穿了他与钦州一中的六年,也见证了他的成长。
回想起来,我和钦州一中的缘分,应是从小就结下了的。
回想起来,我和钦州一中的缘分,应是从小就结下了的。

我家住在人民路,也就是龙岗校区附近,从小就看到很多穿着蓝白色校服的哥哥姐姐们,成伙成伙地过马路,熙熙攘攘地进出那个极具特色的镇龙楼校门。有时路过,看着门匾上的“钦州市第一中学”和“绥丰书院”字样,也会开始憧憬起自己未来的中学生活。镇龙楼大门上有一副楹联分列两侧——“绥安弦诵盛,丰满羽毛成”,彼时年幼,我虽不解其意,却大受震撼。
后来呀,我也穿上了那套被调侃为“蓝精灵”的校服,虽然嘴上很嫌弃,但毕业了几年,还是会无比怀念这“蓝白”,怀念记忆里的那群伙伴和老师,怀念路过无数遍的花草和操场,怀念傍晚时窗边的晚霞,怀念真诚清澈的友谊和懵懂青涩的喜欢。
后来呀,我也穿上了那套被调侃为“蓝精灵”的校服,虽然嘴上很嫌弃,但毕业了几年,还是会无比怀念这“蓝白”,怀念记忆里的那群伙伴和老师,怀念路过无数遍的花草和操场,怀念傍晚时窗边的晚霞,怀念真诚清澈的友谊和懵懂青涩的喜欢。


和母校相伴六年,从初来时的拘束紧张,到慢慢的习惯投入,到最后,是发自内心的喜欢、不舍和怀念。在大多数的日子里,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记呢?是和兄弟们早早起床,只为排到“加肉加蛋”的生肉粉,因为太烫,往往卡着点进入教室;是升旗、早操时睡眼惺忪,结伴慢悠悠地下楼,在黑压压……啊不,是在蓝压压的一片人群中攒动;是中午放学前盯着讲台上的钟表,默数倒计时,铃声一响就迫不及待窜出教室,只为了抢到食堂里为数不多的牛肉和鸡腿;也是下课时间在教室后面高声群聊、玩高跷、踢足球(虽然每次被班主任看到都要被骂得狗血淋头);还是傍晚奔赴KOC舞团,为了上台表演的那一瞬闪耀,对着体艺馆的透明玻璃门苦练和battle舞技,虽然现在想来有点穷酸,但当时和伙伴们确是收获了许多快乐,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的(成为一个跳舞厉害,成绩也强的人,正是当时支撑我努力的目标之一);更是晚自习规划好学习计划后埋头苦干,和同桌讨论解决了一道难题的兴奋......


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备战高考的最后一年,老师们不仅是严厉地管教,严格地要求,也时常用像看孩子一样慈爱的眼神投注到我们身上。同学们都收心,专注在学习上,朝着自己的目标学校或城市而努力。一旦坐在教室里,就全神贯注、争分夺秒地学习。那一年寒假恰逢新冠爆发,一切原计划都被打乱。开学延期,居家网课,高考的压力与日俱增,但有幸遇到这群靠谱而有趣的老师——细致贴心的老卢、“每一步都有根据”的数老、像老父亲一样任劳任怨的覃sir、随和幽默的森哥、温柔认真的陆姐姐、宠“妞妞仔仔”的金艳......耐心地授予我们知识,不断激励着,陪伴着我们向最后的关头冲刺。

转眼已经毕业两年,所有开心或感动的片段仍历历在目。六年的成长记忆,一中的“平民本色,精英气质”的校训和2+4的“让优秀更优秀”“怀天下抱负,做未来主人”的精英教育宗旨仿佛已经刻在了DNA里,让我在大学里面对挑战和挫折时,有勇气直面并克服;在心情低落时,能很快重新振奋;在迷茫时,亦能再次坚定自己选的路。因此,即使中学六年的刻苦积累已经在高考中获得了回报,但我仍会努力地戒骄戒躁,踏实地投身到大学的学习中,为将来在社会上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奋斗。
在一中里,有太多挚友和良师,留下太多珍贵的成长印记和回忆,笔墨已不足以写尽。此刻抬头仰望,蓝白恰是天空此时的配色,当年的那一批雏鹰,如今也终“丰满羽毛成”,已能独当一面,正展翅奋飞.....
在一中里,有太多挚友和良师,留下太多珍贵的成长印记和回忆,笔墨已不足以写尽。此刻抬头仰望,蓝白恰是天空此时的配色,当年的那一批雏鹰,如今也终“丰满羽毛成”,已能独当一面,正展翅奋飞.....
2022年7月6日
周伟胜
△周伟胜在一中校园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
△周伟胜参加大学社会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