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立诚信理念,践行诚信规范
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,是立国之道、做人之本及修德之基。同时,诚信是新时代大学生立身处世必备的重要品质,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。
案例一
2021年6月7日湖北省某高考考生用手机作弊,在开考后用手机拍照发送考题。教育部第一时间责成湖北省立即开展调查,严肃处理。
经调查,该考生在进入考场接受安检时,将手机藏于手拿的薄衣内,高举双手避开了安检,违规将手机带入考场。在考试过程中将手机藏于草稿纸下拍题。经教育部决定,取消该生所有考试成绩,并将按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等规定严肃处理。
树道德之新风,立诚信之根基,诚信考试是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
案例二
1月23日,王某某(女,35岁,重庆市沙坪坝区人)在朋友圈散布谣言称“重庆沙坪坝、江北区、渝北区开始管制”。同日,刘某(男,26岁,重庆市铜梁区人)在微信群散布“江北盘溪、石马河地区已被警方封锁”谣言。经查,王某某、刘某均系道听途说后,为博人眼球,编造、散布谣言,制造恐慌,二人分别被南岸、江北警方行政拘留。1月24日,王某(女,27岁,重庆市沙坪坝区人)在网上看到政府部门防范处置疫情相关信息后,为博人眼球,断章取义编造、散布谣言,造成恶劣影响,被永川警方行政拘留。
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,我们在网上发布言论及视频要坚守法律底线,做到“不信谣,不传谣”。
案例三
2007年,学生李某在国开行获得一笔6000元的助学贷款。毕业后李某未按时偿还贷款本息,且联系方式变更也未与国开行联系。2009年1月,李某为申办信用卡以备外地学习期间使用。当他向银行递交申请后,被告知因他的助学贷款存在拖欠记录,银行拒绝了其信用卡申请。李某这才得知个人征信系统已全国联网运行,认识到按约还贷的重要性。
案例四
某日,小曾看到家乡一公立学校要招一名中学教师,但其中有一项招聘条件是“大学期间无挂科、补考情况”。小曾在大一第一学期补考过一科,成绩单上清清楚楚写着分数,于是小曾去打印店篡改了成绩,重新制作了一份简历投给该学校。之后,小曾轻松通过了试讲,但后来学校又对小曾的成绩进行了审查,发现她的成绩与事实不符,结果是 “不予录用”。小曾在简历中弄虚作假,错过了一次就业机会。
案例五
“95后”湖州安吉小伙方某,到部队后因怕苦怕累、不适应部队纪律约束而产生思想问题,不想继续在部队服役,虽经部队及县、街道人武部和其父母反复做工作,仍拒服兵役,被部队退回原籍。安吉县根据处理办法开出罚款并将方某列入了《安吉县逃避拒服兵役人员“黑名单”》。方某2年内将不得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、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,今后在办理银行贷款等方面也要受到限制。
案例六
2015年10月间,虎某通过他人联系到侯某,让其代替自己参加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。2015年12月26日上午,侯某代替虎某参加上述考试中的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时,被监考人员当场发现。虎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,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。后经法院判决,以代替考试罪分别判处被告人侯某拘役一个月,罚金人民币一万元;被告人虎某拘役一个月,罚金人民币八千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