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教育|那些感动中国的人和事(二)
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孔子曾说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,诚实守信不仅在重礼法、尚道德的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,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替夫还债
陈美丽,女,32岁,汉族,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村民。2007年4月9日,陈美丽丈夫因救火不幸身亡后,贴出通告帮亡夫换债。陈美丽坚持诚信为本,无论是手持借据的,还是没有借条的,她都一一偿还。她宁愿自己过苦日子,宁愿自己打工赚钱,也要还清亡夫所欠。她那种不仅自己讲诚信,也信他人的高贵品质,那种人死债不烂、欠债就要还的朴素思想,感动了亿万人。
她原本可以靠丈夫的死亡赔偿金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,但“欠账还钱,天经地义”这一信念,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的决定。在一个崇尚诚信的时代里,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村妇,教给文明社会诚信可以如此朴素——正如网友称她为当下“中国最诚实守信的村妇”。
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,留给她一个残破的家,一个64岁的老母亲,一个从小就因患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,一个7岁的大女儿,一个只有10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女儿,还有近10年来家里欠下的所有债务。这些债究竟有多少,陈美丽并不清楚。债主们却担心,人死账烂,他们借给王家的钱恐怕要不回来了。这些债,因此也成了陈美丽的一个心结。在丈夫去世6天后,尽管因为涉及死亡赔偿的具体问题还未处理完,丈夫的丧事还没办理完,陈美丽却抱着小女儿,找到村小学教师黄诗平,请他帮忙写个还债通告。“让大家知道,欠大家的钱我是会还的,大家的情谊我是会记住的,我要让大家放心。”她把写好的通告郑重地贴在自家的外墙上,决定用丈夫的死亡赔偿金来清偿债务。在贴出还债告示之前,陈美丽曾跟婆婆商量过。两代没有怎么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村女子决定:“我们宁愿自己受苦,也不能让别人受苦。借了钱,就得还给人家。”
不过陈美丽“没想到债会有这么多”。随后的一个多月里,上门来报账的债主有10多个,家里拿到的六万多元死亡赔偿金,2万多元用于支付丈夫抢救的医药费和身后的丧葬费,剩下4万多元,全部用来还了债,竟还有1万多元再也没钱偿还。大部分债,陈美丽从没听说过,而债主本人也没有凭据,但她都一一偿还,因为她坚信,“人家不会在这种时候来糊弄我,一定是我老公欠了的,再苦再累也要把债还了。”